“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;清風徐來,水波不興?!鄙⑽募椅簩W洢的《核舟記》曾描述了一件精巧的核雕——“蘇子游赤壁”。他用生動的筆墨記述了明代奇巧藝人王叔遠,曾在不足一寸的桃核上雕刻出“蘇東坡泛舟游赤壁”的情景:蘇東坡、黃庭堅、佛印和尚三人在船頭飲茶對詩,一船工執櫓,一小童燒水……人物栩栩如生,足見雕刻者技藝之精湛。濰坊當代核雕大師都傳恭,其作品《百萬雄師過大江》堪與王叔遠的作品相媲美。
都傳恭,現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、山東省十大民間藝術師、中國文藝終身杰出藝術家、國家省市三級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、濰坊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、世界木刻協會會員、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聯誼會員、山東工藝美術學會理事、濰坊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。
研刻絕技六十年
都傳恭告訴記者,濰坊核雕起源于清末,與濰坊的嵌銀、年畫、風箏等齊名,都是國之瑰寶。清朝末年,諸城的核雕藝人張大眼到北京宮廷進獻所刻朝珠、佛珠等,受到慈禧太后的褒揚,名噪一時,年老回歸故里后,收下了濰縣都家村的都渭南為徒弟并傾囊相授。
后來,都渭南又把絕技傳給了兒子都蘭桂。都傳恭的祖父都蘭桂將核雕技藝進一步發展,其雕刻作品《古代轎車》,曾于1915年榮獲“巴拿馬國際博覽會”金獎,建國后,其作品多次被選定為國禮。都傳恭從9歲開始,就跟隨祖父都蘭桂學習書法、繪畫、篆刻等。后來,漸漸對核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
都傳恭不但將傳統的民間核雕技藝傳承下來,而且創新地將核雕鑲嵌在各種紅木上,制成“小屏風”、“紅木百壽杖”、“鼻煙壺”等。其《九龍戲水》《十八羅漢》《乾隆下江南》等作品屢獲大獎,他曾被評為“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杰出傳承人”。
精美絕倫的雕刻作品,
讓人愛不釋手
在都傳恭的工作室里,全是核雕的世界:“百萬雄師過長江”、“蘇子游赤壁”、“乾隆下江南”、“十八羅漢”……每一件都雕刻得精美絕倫,每一件都讓人愛不釋手。
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核雕精品中,赫然擺放著兩枚“梁山一百單八將”的核雕。記者通過放大鏡看到,在一枚拇指大小的桃核上,竟密密麻麻得雕刻了54個梁山好漢,54個好漢姿勢不一,神態各異,令人不可思議的是,每個人物都雕刻得栩栩如生、活靈活現不說,人物的眉毛、胡須都清晰可見,技藝之精絕讓人嘆為觀止。都傳恭說,這幅作品一共兩枚,每枚上面54個梁山好漢,光雕刻一枚桃核,就花費了近半年的時間,可謂是慢工出細活。作品其構思之精巧、布局之嚴謹、神韻之豐滿、氣勢之非凡,讓人嘆為觀止。
期盼技藝永傳承
都傳恭說,作為一個核雕藝人,必須具備繪畫基礎,但光有繪畫技巧未必就能刻得好,還得懂書法、會篆刻、善構思、巧布局,更要有悟性,缺一樣都很難雕刻出精品。
因為核桃體積小,且有凹凸的紋路,不易在其上面描繪要雕刻的畫面內容,因此要求核雕者手中一拿到山核桃,頭腦中就能根據紋路浮現出要雕刻的內容或人物,進而展開雕刻。
如今年事已高的都傳恭,仍期盼核雕這門技藝能好好傳承下去,所以他對前來學藝者,都毫無保留地傳授,希望能挽救這面臨失傳的技藝。其中有四位徒弟,不僅學得他的核雕技藝,更是融入了他們各自的創新,為核雕技藝注入了新的活力。都傳恭期許他們能在核雕藝術上大展宏圖,帶領核雕這一民間傳統技藝走向世界,開辟出更為廣寬的發展空間。
推薦閱讀
- 警企聯動 濰坊移動深入推進“斷卡”行動 2022-02-23
- 起步就沖刺 開局當決戰——濰坊市交通運輸局召開專題會議傳達落 2022-02-23
- 濰坊濱海區22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總投資322億元 2022-02-23
- 罪魁禍首竟是它 2022-02-23
- 媽,我希望你生二寶時,能遇到好醫生 2022-02-23
- 頭孢就酒,說走就走? 2022-02-23
- 濰坊市人民醫院關于調整移動端掛號系統的說明 2022-02-23
濰坊新聞
網絡視聽
排行榜